5月18日,渣打全球研究团队发布报告显示,为达成碳中和目标,2060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进行高达人民币127-192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人民币3.2-4.8万亿元。该报告重点关注中国实现“30•60目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可能路径、减排所需经济转型、宏观经济及行业机会与成本、对外贸与投资的影响,以及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的作用。研究发现:☆ 考虑到中国能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以及相对较短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来说极具挑战。☆ 政府需兼顾中期内的增长目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有鉴于此,中国的年碳排放量约在2030年或之前达到峰值108亿吨-116亿吨。☆ 减碳要求中国经济推进重要转型,意味着服务业、低碳和高科技制造业的GDP占比上升,且能源消费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 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规模经济,使其在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并实现盈利的跨越中处于有利地位。☆ 金融业在为绿色投资融资,管理气候变化和产业转型风险,以及推进碳排放合理定价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渣打表示,考虑到中国能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体系,以及相对较短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实现这一目标极具挑战。政府需兼顾中期内的增长目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有鉴于此,中国的年碳排放量约在2030年或之前达到峰值108亿-116亿吨。
减碳要求经济推进重要转型,意味着服务业、低碳和高科技制造业的GDP占比上升,且能源消费由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这一潜在转型过程将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同时需降低短期内的转型成本。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规模经济,使其在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并实现盈利的跨越中处于有利地位。金融业在为绿色投资融资,管理气候变化和产业转型风险,以及推进碳排放合理定价方面将起重要作用。
脱碳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助推力量
为支持《巴黎协定》共同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目标,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大来源地,2019年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30%。从这一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这一承诺对于全球共同努力阻止气候变化到达无法挽回的境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未来短短40年内实现净零碳排放对中国来说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中国GDP总量有望在15年内翻一番,经济的快速增长通常会带来碳排放量增大。此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长期依靠高度能源密集型的增长模式。与此同时,在当前的中国能源体系下碳排放强度较大,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57%。另外,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仅有30年的时间,相比之下,欧盟和美国分别有约70年和超过40年的时间。
碳达峰的峰值越高,碳中和的难度越大
研究显示,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并尽量抑制峰值的水平。假设2021-2025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5.5%-6.0%,2026-2030年间约为5%,2031-2035年间约为4%,渣打全球研究团队估算,约到203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108亿-116亿吨的峰值水平。其上限预测要求2030年前每年碳排放强度降低3.9%,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基本相符。下限预测要求的减排力度更大,2030年前每年碳排放强度需降低4.6%。考虑到以往中国达到并超过五年计划所设目标的良好记录,渣打认为实现上述目标具有可行性。为实现更低的碳排放峰值,中国政府需严格停止新建各类煤炭发电厂的审批,同时扩大清洁能源产能,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碳排放达峰后,2050年前政府需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中和,加速推进减碳进程。为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政府需稳步退出能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和石化产业,同时不断转向现代服务业和低碳、高科技制造业。中国还需通过淘汰煤炭发电厂和转向风能、太阳能、核能和水力发电等低碳发电方式,推动能源行业快速向低碳足迹转型。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除提高森林覆盖率外,中国需增加碳收集和存储(CCS)能力,以便吸收工业生产和运输等减碳老大难产业的碳排放量。
向低碳经济进行重大转型
中国走向碳中和的过程将涉及经济结构性转变,对众多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尤其是电力和供暖、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2018年此类行业在碳排放总量中合计占比接近90%。渣打预计政府将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厂,提高风力和太阳能发电的竞争力;强化产业强制性能效目标以鼓励发展低碳制造业;为新建建筑制定热效能执行标准并改造现存建筑以提高能效;提高汽车排放标准要求,通过广泛铺设充电桩,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能源消费体系方面,政府旨在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由2019年底的15.3%提高到25%左右。为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该研究估算中国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需降至约15%,基本可被碳收集和存储所吸收,75%的能源消费为可再生能源,余下10%为氢能。
抓住机遇,降低转型成本
渣打认为,中国强大的制造业能力和规模经济,使其在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到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并实现盈利的跨越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国利用强大的生产能力将太阳能面板从成本高昂的能源选项,变成了成本最低的清洁能源生产设备。中国有能力在更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和工业生产领域取得类似成果。一旦全球大部分能源可以被“制造出来”(例如通过太阳能面板和风力电机发电)而不是从地下开采(例如化石能源),中国将有望成为清洁能源及其制造设备的主要出口国。中国转向“绿色经济”将提供巨大的基建投资机遇,包括特高压输电网、智能电网和电动车充电站建设等。
另一方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尽管长期来看脱碳会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损害,通过避免经济损失而提高国民收入,但其要求的经济转型可能会降低转型期间的经济增速,尤其是对于经济高速增长和严重依赖高碳能源的经济体而言。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初期可能出现工业生产放缓和生产者价格上升等现象,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给链中的关键角色,其影响可能外溢至全球其它经济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可再生能源、先进制造业和新基建等投资的增加将提高产出,继而推动通胀回归正常水平。与此同时,中国需寻求途径减小碳关税的不利影响,并在对外投资活动中推动碳减排。
金融业将起重要作用
为达成碳中和目标,渣打全球研究团队估算2060年前中国在脱碳进程中需进行高达人民币127万亿-192万亿元的投资,相当于平均每年投资人民币3.2万亿-4.8万亿元。渣打认为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等绿色融资渠道在为清洁能源融资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并预计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工具、降低对银行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和推动绿色债券作为央行借贷便利的合格抵押品等方式,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中国的金融机构将在管理气候变化和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相关风险方面起重要作用,包括评估涉及此类风险的现有投资组合敞口,以及寻求减小和分散此类风险的金融操作。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强调相关风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计划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框架。
针对碳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定价,将会提高化石能源消费的成本并推动低碳替代能源的使用。为碳排放定价的一个有效方式是通过碳排放交易体系,该体系要求企业购买排放许可证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中国政府计划在今年年内启动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聚焦煤炭(煤化工)环境保护,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境治理与保护产业大会”暨“全国煤矿与煤化工环保优秀工程与技术装备展览会”8月在鄂尔多斯召开
时间地点:
支持单位:中华环保联合会VOCs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煤化工环保专业委员会、

展位图

分论坛1.“碳达峰 碳中和”愿景下的煤炭与煤化工环保产业发展高端论坛;分论坛2.第六届全国煤炭矿井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专家召集人:郭中权 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分论坛3.第十届全国煤化工水处理技术发展与应用创新大会; 郑承煜 鄂尔多斯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攻坚办公室分论坛6.第二届煤炭与煤化工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专家召集人:王 华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专家召集人:李凤明,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炭与煤化工环境保护优秀工程与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与对接培训结业考试合格后,颁发《煤矿矿井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或《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1.煤炭、煤化工重点企业环保技术、工程供需对接专场1.煤化工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委员大会及2021年工作年会;2.实地参观考察“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
大会收取会务费3800元/人,会员单位3500元/人,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2021年7月25日前汇款优惠至3200元/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户名: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账号:0200203009200000432。
欢迎各单位专家、技术管理人员围绕上述内容提交论文,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为7月30日。请在此日期前,将论文发送至下列邮箱:zmxmhg@163.com。论文将入编进《2021全国煤炭与煤化工环境治理与保护产业大会报告集》,并择优推荐至大会宣讲。如需在《报告集》刊登广告,请与大会会务组联系。
高盐水处理与煤矿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运营岗位技能培训通知及网络课程安排
关于开展“高盐废水处理与煤矿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运营岗位技能培训”的通知
各会员及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方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委2021年1月4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以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利用和生态补水为主要途径,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我国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为提升会员单位及广大煤炭、煤化工和环保工程企业水处理运营能力,尤其是浓盐水深度处理运营能力,现举办“高盐废水处理与煤矿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运营岗位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颁发《煤矿矿井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或《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证书》可作为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资质升级和招投标时运营能力评价的重要参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线上培训+现场实习,开课时间:网课随到随学,现场实习疫情后。6.副产盐市场化管理及常见问题处理。
1.煤炭、煤化工企业及第三方运营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2.环保工程公司、煤炭(煤化工)废水厂运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3.高校、高职等污水处理相关专业学生,其他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
1.会务费收费标准为:会员单位3200元/人,非会员单位3600元/人,单位组织多人参加可优惠,现场实操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请将参会回执表传真或电邮至会务组,所需费用电汇至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户名:北京泛地能源咨询中心,开户银行:工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账号:0200203009200000432)。2.本次培训为40学时,学完所有课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根据现场实习类别颁发《煤矿矿井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或《煤化工废水处理与运营岗位技能培训证书》。若学时不达标,则不得参加考试,并不予颁发证书。3.考试合格后,需提供身份证及学历证复印件和蓝底二寸照片。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
2021年1月22日
主讲专家及学时安排
我国煤炭矿井水、煤化工废水处理政策要求(2学时)
主讲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部主任助理 刘志学
矿井水来源、分类及全过程处理工艺选择,现场运行重点难点分析(2学时)
主讲人: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中权
煤化工废水来源、特性及处理技术选择,工艺方案确定(2学时)
主讲人: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政与环境工程院院长 汪炎
如何利用现有政策下节省运营费用的探讨(2学时)
主讲人: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陈东祥
1.区域矿井水及煤化工废水处理政策差异
2. 通过工艺路线选择满足有排放政策的项目
3. 节省运营费用的方案讨论
矿井水现场管理与操作(4学时)
主讲人: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中心主任 殷智
1. 除硬除硅装置的操作要点及控制(高密池、机加池)
2. 矿井水膜浓缩处理装置(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操作要点及控制
3. 矿井水蒸发结晶处理装置操作要点
煤化工废水管理与操作(4学时)
主讲人:内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运文
1.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
(1)常规水质指标及概念(如:SS、COD、BOD、NH3-N、TP、电导、TDS、pH、悬浮物、浊度等)
(2)污水常规概念(厌氧、缺氧、好氧、曝气、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混凝、沉淀、)
(3)预处理(脱硬、除油、除浊等)
(4)生化—活性污泥法(原理、性质、构成、优缺点等)
(5)微生物的基本概念(新陈代谢、生长规律、分类等)
(6)AO工艺—硝化反硝化反应原理
(7)AO工艺指标意义、控制范围及对生化系统的影响(溶解氧DO、pH、碱度、温度、MLss、MLvss、食微比、沉降比SV30、污泥指数SVI、污泥龄、污泥回流比、硝化液回流比等)
(8)曝气池曝气的作用与曝气方式选择
2. 微生物镜检
(1)镜检重要性
(2)微生物种类、活性指示污水运行状态
3.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4. 操作能力培训
(1)影响污泥膨胀因素及应对措施
(2)污泥解体应对措施
(3)污泥上浮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4)泡沫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5)二沉池带絮云因及应对措施
膜系统管理与维护(4学时)
主讲人: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公用工程中心技术副经理 高小龙
(一)理论
1. 膜分离运行原理(超滤、反渗透、纳滤)
2. 结垢的防止
3. 胶体污染的防止
4. 生物污染的防止
5. 有机污染的防止
6. 反渗透和纳滤的运行管理
(二)预处理(除硬、除硅、除COD、离子交换等)
(三)操作能力及常见问题
1. 超滤、反渗透、纳滤化学清洗强度的控制
2. 纳滤系统的主要操作和控制
3. 超滤、反渗透、纳滤系统的诊断和排除
5. 自清洗过滤器的性能特点
6. 反渗透的浓差极化及削减措施
零排放分质结晶关键控制点与高效运营(1学时)
主讲人:上海晶宇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艳梅
零排放设计原则
案例分析-设计水质对分质结晶的影响
案例分析-预处理工艺对蒸发的影响
案例分析-有机物对分盐的影响
按照“零排放”重新构建全厂水平衡
结晶盐资源化利用渠道
设计要点及设备选型
常规蒸发系统选材
高效一体化运营
蒸发分盐原理(3学时)
主讲人:上海晶宇设计院院长助理 贺永强
常见运行工艺(多效蒸发,MVR蒸发、盐硝联产、冷冻结晶等)选择
蒸发器选型分析
设备选型及工作原理(真空系统、离心机及干燥设备等)
蒸发装置运行中常见问题分析(2学时)
主讲人:上海晶宇运营中心主管工程师 程明雄
换热管结垢、堵塞判断依据及解决措施
离心机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不凝气对传热的影响
轴流泵电机电流高原因分析
分离室液位过低产生的不良影响
离心机运行振动大原因分析:
离心机脱水后湿盐含水率高原因分析
副产盐市场化管理(2学时)
主讲人:中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源所所长 张仂
副产盐控制指标
影响盐品质的主要因素
系统稳定性
关键指标及其控制
副产盐市场化管理
集中答疑:(2学时)
主讲人:中煤科工集团杭州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毛维东实习地点:伊泰化工杭锦旗、中煤蒙大或中煤榆林、营盘壕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